CBA体测:演变历程与当下重要性,球员健康备受关注

2025-10-23 15:03:55

CBA新赛季的体测工作已经启动,首日就发生了一些“意外”。深圳队贺希宁的表现未如理想,而浙江队王奕博受伤的消息更令人意外。上一次因体测受伤还要追溯到张兆旭在赛会制时期,而现在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CBA体测标准的质疑。那么CBA的体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?让我们来一探究竟。

CBA最初称为全国男篮甲A联赛,在1995年采用了国家体委对篮球运动员的体测标准,包括3200米长跑和全场折返跑两个项目。这两项测试虽然仅两项,却给球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,特别是身材高大的球员更是感到吃力。但到了2005年,随着篮协主席李元伟的改革主张,“北极星计划”被提出,并打算扩大联赛规模,但同时取消了体测。尽管取消了体测,但当时各队仍基本保留了以往的训练标准,并没有放松要求。然而,对于这一决定,不同声音也随之出现。

宫鲁鸣从女篮退役后进入篮管中心,他一直坚持进行科学体测,认为不能取消体测。然而,当时的CBA领导李元伟并不认同这一观点,认为连NBA都没有,何必搞这些?宫鲁鸣则无法直接干涉。直到信兰成接任篮管中心主任、李元伟退休后,CBA联赛重新恢复了体测项目。此次改革在宫鲁鸣的推动下,将体测项目从原来的2项增至4项,包括折返跑、2分钟强度投篮、负重深蹲以及负重卧推,满分共计600分,球员得分不能低于400分方能合格。

2016年,李晓旭在折返跑中跟腱断裂,再次引发了体测标准的争议。一年后,信兰成退休,姚明接管CBA公司,取消了全员体测,改为抽测,以减轻球员体测压力。然而,2019年张兆旭的负重深蹲受伤事件导致体测标准再次陷入困境。

然而,由于中国男篮成绩下滑严重、CBA联赛质量不高,管理层和球迷倍感压力,因此严格管理再度成为焦点,三从一大训练法以及体测再次回到了CBA,要求更加严格,不得徇私舞弊。自始至终,宫鲁鸣一直主张严格要求,而李元伟和姚明则持反对态度,唯有信兰成支持宫鲁鸣。这种局面着实有趣,因为球队的素质和训练态度难道不应当成为内部评估的重要指标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